火狐电竞火狐电竞

欢迎进入火狐电竞!

咨询热线:400-123-4567

儿童教育火狐电竞官方网站教育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16 07:35:43

  火狐电竞火狐电竞火狐电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远程教育随之应运而生。而远程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远程教育的优点是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是在这种便利的同时,就预示着远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等产生互动,这样独立封闭的学习就会无法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地利用好远程教育的优势,克服远程教育不利的方面,本文就主要从互动式教学的概念以及互动式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展开论述。

  英国教学专家杜威(Deway)认为,交互是指“暗示了某种情境中环境、个人以及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在教育中来看交互,我们就可以将交互理解为是一种双向交流,相互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交互体现的是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种双向的交流。相应地,有三种基本类型的交互形式,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者。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在学习时所面对的并不是老师真实的本人,而是通过电脑和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老师、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很显然可以看出,在这样一种远程教育中,交互的前提是学生与教学界面之间的一个沟通,一个交互。所以,本人认为,在现在的远程教育中,互动的形式除了上文所说的那三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应该加上学生与远程教育界面之间的一种互动。

  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比较典型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在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以及为了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而设计出来的教学系统的一个全过程。第二,肯普则认为,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过程及交流理论而产生的,并且要尽可能地全面地考虑到在具体情况下的多钟因素以及不同的变量,从而使得学习可以获得成功。上述这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主要是单纯的从怎样去做设计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的,然而在这些理论中并没有涉及到远程教育教的是什么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不确切的。本人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工作和方式,那么教学设计就不能仅仅只是说通过各种分析数据来获得出设计思路即可,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到教学设计的好与坏与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一切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有条有理,清晰明了教育常识,可以很容易被理解,从而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该是在配合教学内容安排的前提之下,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设计。结合到本论题,远程教育中重点知识的交互式教学设计,则是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的一种设计,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促进各方的参与度,可以在互动中学习。

  重点知识点是教学的核心,在教育教学中,只有抓住教学知识重点,才能掌握教学核心。在远程教育中,重点知识点的交互式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同时又结合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各自特点,从而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的知识点内容的整体结构进行全局的设计。

  一个好的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高多种便捷合理的服务,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若是在一个教育平台界面只有简单的几个链接,那么这些简单的连接就会很少能够涉及到学生感兴趣的版块,在这种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自然学生是不愿意去碰触的。在一个设计的过于繁琐的的界面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链接,这些复杂的链接,对于学生来说有点过于繁琐,有些链接学生还不知道有何用时,不知如何去利用,自然无法发挥它存在的作用,这样的界面和一无所有的界面并无二异是没有什么差异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互动教学的设计的前提必须是教学界面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界面上一定要重点突出,模块清晰以及设计合理。一个有效的教育界面最起码应涵盖以下几大模块:教学素材、相关网页、留言板、BBS、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在上述的几个板块中,留言板和BBS这两种模块在目前来看对于交互教学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视频、语音教学以及配合相应的教材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在远程教育中,教材都是会提前发放至学员手中,学员提前获得自己所学内容,被动地接受为自己安全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安排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机会去及时的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最需求的内容,这样使得学员很缺少互动性。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互动教学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灵活多变性,可以为学员提供多种方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而学习兴趣。比如说,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IMCAS的应用,IMCAS包含互联网远程教育传输工具和互联网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工具以及教学内容数据库、指令库、教学指导库和学生信息数据库。比如说如何教学生用Microsoft word打开文件的交互可由四个教学活动组成:提出教学必要条件和目标,逐步演示如何打开文件、举例和实践。

  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使教学的两个主体,一个传递知识,一个接受知识,老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和能力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结果是密切先关的。因此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的大,这种影响的潜移默化性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远程教育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无法面对面的交流和传递信息,因而存在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在远程教育中,由于教学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面对面进行教学,老师无法直观地传递知识,学生无法及时的理解老师的感受。然而,在很多时候,老师上课所讲的一些很微妙的知识点是需要细细体会才能够知道的知识,在远程教学中可能学生就无法感受到,遮掩也就间接的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同样,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说面对一个问题,可能一个学生对其没有想得那么深入,老师以为只是一个人的问题,那么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也只是会选择一笔带过,不会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面对同样的问题,在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很多学生在一起的话,他们同样对这个问题有多个学生表示无法理解,那么老师就就会反思,是不是自己讲解得不够清楚,或者这个知识点是不是太难,那么老师就会讲解得更加透彻。同时多个同学呆在一起,他们就会激发学生之间相互的发掘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见解,那么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想得就会更深入,一旦一个问题想得深了,就会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答案,在需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掌握知识,尤其是那些重点知识。

  因此,在远程教育重点知识交互教学设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的作用考虑进去,从而理解这样才能带来交互的作用。另外,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上,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其方法无外乎多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创造多种机会和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在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网络交流也很便利的情况下,要学会不断地利用这种信心做技术和网络,那么通过网络加强交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总之,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网上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远程教育将会应用更加广泛,人们对于远程教育的要求自然也会逐渐增多。因此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远程教育模式将会越来越重要,远程教育中主要包括的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互动,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以及学生与远程教育界面之间互动。因此只有将远程教育互动教学设计的更合理,尤其是远程教育中的重点知识点设计合理互动,才能更好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因为只有这种合理的教学互动模式,才能够通过互动增加远程教学的丰富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才能够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进而实现远程教学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于教学中重点知识的理解,最总提高了远程教学的实际价值。

  [1]娄慧轩.浅析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 2009.(33):283,308.

  [2]徐捷.远程教育中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28-29.

  [3]刘莉,张爱文.教学设计与网络学习环境―――第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3): 5-13.

  [4]车晓勤.远程教育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中国远程教, 2004(6):37-39.

  《菜点酒水知识》课程在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开设在第三学期,每周4个课时,学期共64课时。2010年之前《菜点酒水知识》课程的前身是《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该课程也获得校级和市级精品课程。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0年以后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改为《菜点酒水知识》。修改课程自开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很多同学在开课期间就考取了中级调酒师的等级证书。为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菜点酒水知识》的理论课程主要讲授烹饪发展、中国菜、外国菜、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的生产工艺、种类和名品介绍,理论课程的改革应该本着激发学生学习酒水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目的来进行。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开设《餐饮经营与管理》,有部分内容和该课程重叠,所以要进行取舍,比如中西餐菜肴的服务和酒水服务内容应该进行调整,进行精减课时。在重叠的内容中从《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中舍去,但是本课程的后半部分酒水知识应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时,学生初次接触,对生疏的知识接收的比较慢,比如茶、咖啡、各大外国酒等,增加课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在吸收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菜点酒水课程》的实训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辨析中西餐原材料、菜肴制作的方法、菜肴的搭配,介绍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完成茶水的冲泡、咖啡的制作、鸡尾酒的调制等等。目前的课程中实训的课时量有待增加,只有充分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实训课中所用的教学材料要足够充分,最少每位学生人手一份,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才可以达到既定的效果,最后再进行分组实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创作一款鸡尾酒。从市场调研到酒水口感和颜色、口味等搭配的研究,从理论上的可行性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认真地分析和计算成本,都要亲自进行大胆的创新制作。然后以小组为位,新设计出来的鸡尾酒调配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学生品尝,再进行总结评价。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考验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而且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传统教授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专业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在就业中往往会死记专业知识,所以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在课堂的授课中可以融入以下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给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要求一些成员担任各个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的成员观看表演,关注与培训目标有关的行为。结束后举行情况汇报,扮演者、观察者和指导师讨论表演中的具体行为。这种方法还可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中的不同观念和技巧,并为体验和评价各种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比如:学生进行表演,部分学生扮演顾客,部分学生扮演餐厅里的服务员、调酒师、基层管理者等。具体角色扮演:在酒吧操作台前,调酒师开始为客人调制鸡尾酒。因为调酒师是酒吧中最受瞩目的,要求仪态大方、动作正确、干脆利落。鸡尾酒调制完毕,服务员将鸡尾酒分送给每一位客人,请他们品尝。这时,调酒师需引导客人如何鉴别与品尝鸡尾酒。鸡尾酒是一件色、香、味、形俱全的艺术品,因此,调酒师应该引导客人观色、闻香、感味,达到品酒目的。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组织起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中,“项目”主要是针对菜点酒水制做教学而设计的,能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从传统教学中学来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科学的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提高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字时代技能”,例如团队合作精神,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资料收集和整合,分组完成项目任务,比如:给学生布置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菜系的菜点的发展、地域、风味、代表菜肴等,制作为课件形式,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合作精神,查阅资料过程也是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汇报成果,在班级的小组中进行评比打分。

  近些年来,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学知识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践证明,将心理学知识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的一个成功办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行的合一。这里仅谈两点体会。

  我们要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这有助于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璐璐(化名)是一位学习努力、成绩也很优秀的女生,但她很少能看见妈妈满意的笑容。有一次,当她很谨慎地告诉妈妈自己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里排第一名时,妈妈却冷冷地说道:“怎么没在年级里排第一?考不进重点中学,只能去扫大街!”自从爸爸和妈妈离婚以后,妈妈对璐璐的要求越来越高——“你要做到最好,让你爸爸看看”。但是璐璐感到穷尽自己所能也无法得到妈妈的肯定。好几次璐璐想找妈妈谈谈,可妈妈总说“没时间”。为此,璐璐感到很忧愁。

  针对璐璐的情况,我们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认为:璐璐的忧愁是家长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她妈妈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把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女儿。中国父母的“权力”比外国的父母要大得多,因为他们是家长,家长制让妈妈把女儿看成了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这导致璐璐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自我”的概念,好像一个“被统治者”。要给女儿“减压”,首先她妈妈自己要“减压”,心情放松了,才能宽容地看待女生的成长。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璐璐妈妈的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认为特别需要掌握和运用好心理学方法。比如,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把处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者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育者说过头话,使被教育者产生反感;二是缺少教育艺术,使被教育者感到厌烦;三是对被教育者的好奇心不善于引导。

  一位中学生的妈妈找到心理学专家,说女儿其他课成绩都不错,就是英语特别差,不是学英语的料。第二天,妈妈带着女儿来了。在妈妈退场后,在保密的情景下,这个女中学生讲了她英语学得很差的秘密:“我的英语原来是挺好的。可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的英语一天比一天差。我记得,有一天,英语老师让我背课文,我背得不好,老师把我批评一通,好长时间不让我坐下。我当时很难堪。后来英语老师再也不叫我回答问题了。我感到她(英语老师)已经对我失去了希望。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再也不给她(英语老师)学英语了。”

  这个女学生讲的问题,在中小学普遍存在:有的学生的某门课学得不好,主要不是智力因素,不是缺乏学某门课的天赋,而是引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喜欢某门课。这就是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的情绪性”。为什么有些学生有很大的“学习情绪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有关教育不够;二是任课老师头脑里缺乏一根弦——“这个学生对我教的这门课的成绩不好,是不是他烦我?”三是学生本人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学生某门课或许多课学得不好,主要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欠佳。老师应该对所谓“后进生”的心理有透彻的了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给他们信心。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尤其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养成健康的心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掌握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几种做法:第一,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第二,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第三,教育者要同被教育者心理相融。第四,对学生的好奇心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这样,不仅能削弱青少年对教育的逆反心理,还能培养其自我教育本领。

  根据安阳市商务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商务信息服务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农民增收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今天, 我们将对全县进行为期天的集中培训。我代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大家即将投身到此项工作中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搞好这次岗前培训,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二、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依托远教系统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背景和意义;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新农村商网》功能介绍;《新农村商网》网络版和TV版浏览、过滤、下载信息和上传、本地信息的操作办法及上网对接方式;终端站点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站点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等。

  专门拨出了培训专项经费,让大家免费接受培训。同时也进行了充分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费了不少心思、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努力争当“三个模范”:

  一是要争当勤思好学的模范。大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把宝贵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搞好学习培训上,刻苦学习,认真思考,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获,为胜任岗位、干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争当严守纪律的模范。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的集中培训,也是一次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强化训练。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强化纪律观念,自觉服从培训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培训期间,所有学员不得请假,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缺席每节培训。同时,还要注重交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大家共同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实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是要争当学以致用的模范。大家要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实际和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搞好学习的消化吸收,努力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使学习培训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育方法的改革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就中小学教育而言,教育的难点首先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想问题、态度问题、习惯问题、心理问题、基础问题等。因此,教育教学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是育人的问题,育人的工作做好了,学生学习中的毛病和缺点克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中小学教育难点的重新定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重新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应当是育人、教书,通过育人来促进教书,育人的工作真正做好了,不仅可以使教育教学的质量获得显著的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从影响教育的外部因素看,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转变。从内部因素看,对中小学教育难点的重新定位,要求教育教学的着力点由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素质的提高。那么,这种转变具体是什么?对此,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即“实现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几十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强烈诉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我们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宗旨,以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用“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句话来概括。

  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它把人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人。从社会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从父母和学生的角度看,教育是使儿童成长为有个性、有特长、全面发展的人。从知识的角度看,只有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学好知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决不是忽视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加强调知识教学的科学性。事实上,育人离不开知识的教学,育人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在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育人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的教学,育人的工作做好了,知识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每一种知识的教学,都有自己的教学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学生必须作出种种努力,学生的素质就是在这种努力中提高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继承过去的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育人的功能,进一步提出以育人来进行知识的教育,进一步强育过程中的人的素质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调把育人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极其鲜明地提出了知识的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知识本位的教育模式,过于片面地突出知识的教学。事实上,由于过于片面,知识本位的教育并不是正常的知识教育,而是正常的知识教育的异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知识本位教育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多而杂和偏、难、怪,把正常的知识教育异化为关于知识的“杂技”的教育,必然导致多数学生学习失败。知识本位的教育总要在知识点上深挖,甚至在小学低年级诸如年月日、时分秒、元角分,前后上下左右、单位名称、图形辨认这些简单知识点做过多的文章,导致许多本来易教、易学的数学内容变得难教、难学,从而造成许多小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知识本位的教育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知识本位教育体系下的教育教学,表面看来也是改革和创新,但由于其摆脱不了知识本位的本质,所以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改革效果,同时已经严重地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知识本位的教育忽视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素质这一科学事实,所以当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知识本位的教育在培养少数人应试成功的同时,造成多数人成为学习的失败者,即使是少数应试成功的学生,他们在获得考试高分的同时,在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理想、抱负、兴趣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具体表现为部分拥有高学历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强调育人的功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把人的发展放在教育最重要的位置,强调知识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标准来组织教学并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反对教育内容的多而杂和偏、难、怪,主张知识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已有经验等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以育人促教学,通过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毛病和缺点,通过特别关注后进生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决不是不重视知识,它所反对的是片面强调知识而忽视人的素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强调人的素质与知识学习的协调发展和互为作用,主张知识的学习为人的发展服务,而不是牺牲人的发展片面地追求知识的教学。在小学阶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小学是培养人的素质的关键时期,强调知识的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强调知识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学内容的少而精。教育实践表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毛病和缺点克服了,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并由此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帮助,也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随着电子试卷的普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目前这些数据大多仅仅起到对学习者进行一种终结性的定性作用,而没有起到教育测评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激励。并且,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些数据又将成为某种形式的数据垃圾,与当年的商业数据一样,产生了“数据爆炸,但又同时出现知识贫乏”现象,失去了收集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实际意义。测试所产生的数据对学习可能是毫无帮助的,如果担心不理想的测试结果会影响将来,那么测试将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负担。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对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挖掘,产生出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指导意义的知识,使每一次教育测评的结果能为教育者与学习者指明方向,使其从惧怕测试变为主动应用测试以指导教学与学习,逐步提高教育教学与学习效果。

  教育测评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接受一定时期的指导后,通过教育测评来检查学习的成果,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受教育者检查的结果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成果,从中找出双方都需要的“知识”。因此,在教育测评前应该想到教育测评数据的后期作用,在系统设计阶段对数据库表的设计加以研究,以方便以后的数据挖掘工作。

  就某一门学科而言,表面上来看,教育测评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试题,对受教育者进行测试。但实际过程中与测试有关的数据还有:教育者、学科知识等,因此,教育测评的数据主要有五个来源:⑴教育者数据源;⑵被测试者数据源;⑶测试科目知识点数据源;⑷测试者行为数据源;⑸测试题目数据源。

  ⑴ 教育者数据源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者——教师的个人的各种属性。如姓名、性别、年龄、所授课程等。在本文中,教育者数据源的集合用T来表示。

  ⑵ 被测试者数据源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各种个人属性的集合。如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上课课程等。在本文中,被测试者数据源的集合用S来表示的。

  ⑶ 测试科目知识点数据源主要是指:测试测试科目所规定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知识点的属性可用知识点所在科目的章、节、条来表示。在本文中,知识点数据源的集合用K来表示。

  ⑷ 测试者行为数据源主要是指:测试者在进行测试时所产生的行为的记录的集合。一般是指测试者对测试题目回答的记录。如果要对其回答题目时间进行判断,也可加入时间量。在本文中,测试者行为数据源的集合用A来表示。

  ⑸ 测试题目数据源是指:测试者或教师,根据科目对知识点要求的情况,制订的测试题目的集合。在本文中,测试题目数据源的集合用Q来表示。

  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测试者行为数据源的集合A收集的是测试者对测试试题的集合Q的子集的响应情况,反映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随测试者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其他四个数据源则相对稳定。其目的是在知识发现过程中,由测试者行为数据源A找出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教育者教学后的效果、被测试者学习情况和教育者关心的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关联程度,以及学习者对自己掌握知识点与未掌握知识点全面了解。通过对测试者知识面掌握情况的分析,发现相关教育者的教学情况、测试题目的难易情况、试卷组合的合理性等方面的知识。

  ⑴ 教育者数据源的集合T:T={t1,t2,…,tn},每一个元素ti表示一个教育者的属性的记录。

  ⑵ 被测试者数据源的集合S:S=S{(s1,t1),(s2,t1),…,(sn,tm),},si表示一个测试者属性的记录,ti∈T。

  ⑶ 学科知识点数据源的集合K:K=K{k1,k2…,kn},ki表示一个学科知识点的记录。

  ⑷ 测试题目数据源的集合用Q:Q=Q{(q1,k1),(q2,k1),…,(qn,km),},qi表示一个测试题目属性的记录,ki∈K。

  ⑸ 测试者行为数据源的集合用A:A=A{(s1,q1,a1),(s2,q2,a2),…,(sm,qn,ap)},ai表示一个测试者对问题响应的结果的记录是布尔型变量,其中q i∈Q,si∈S。

  通过以上的设置,从测试者行为数据源集A中ai的状况能直接判断出测试者si对问题qi的反映情况,建立了一个通过测试者行为数据源A与教育者T、测试者S和知识点K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通过测试者的行为反映出接受教育的情况,从而能挖掘出有效的知识,供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测试者来使用。

  每当测试者si对Q中所产生的问题qi响应的行为时,通过A、S、T、K所建立起的关系把所产生的数据累积到各对应的数据集的属性中,为挖掘知识的积累所需的原始数据。

  测试者si的行为是所有知识挖掘的基础,当测试者对问题Q进行响应时,将会产生连锁反应。

  ⑴ 测试试题数据积累方法。对于某一个si∈S,对A中的qi(qi∈Q)的响应,产生测试者行为an,an是布尔变量,或真(.T.)或假(.F.)。对于an=.F.的响应,首先对于其对应的qi∈Q,在Q中找到qi,记录下本次响应的结果(an=.T.的响应不用记录)。并进行累积,为研究Q中每一元素的合理性积累数据。

  ⑵ 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数据积累方法。对于某一个si∈S,对A中的qi(qi∈Q)的响应,同时,qi对应着K中的某一处kj∈K。当an=.F.时,通过qi∈Q中的(qi,kj)关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kj,把an=.F.的响应通过qi累积到kj中。为研究挖掘K中知识发现作好数据准备。

  ⑶ 受试者数据积累方法。对于某一个si∈S,对A中的每一次选择的Q的子集Qi的所有元素的响应。把Qi中所有an=.T.记录在si的行为记录中,把所有an=.F.也记录在si的行为记录中。对每一次si∈S的行为分开记录,构成si的完整的行为响应轨迹,这样可以通过后面的挖掘找出si的某些方面的知识。

  ⑷ 教育者数据积累方法。对于某一个tj∈T,通过与S的关系(si,tj),对S中的数据积累进行引用,将能挖掘测试者行为,而且生出对每一个ti的知识。

  教育过程是由课程的知识点来构成的,当每一次的教育测评完成,实质是对该课程知识点接受情况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讲授本课程的教师的授课情况。对于某一课程,理想状况是当受教育者掌握了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则表明受教育者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对于教育测评完成后,有关的教育参与者与管理者所关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多次的测评,学生(测试者)、老师(教育者)和教学管理人员将期望从测评的结果中产生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通过教育测评,由测试者的行为分别对A、Q、K、S数据集产生影响,形成原始的数据积累后,根据教育统计学原理,挖掘出所关心的各种知识。

  当测试完毕,测试者得到对自己学习成果的鉴定与今后学习的指导性意见。即对于某个si∈S,产生A的子集,对Q的子集Q(j)作出响应后,a=.T.的比率及a=.F.所对应的K集合中所影响的元素k。

  若结果C(si)大于所设定的阚值(及格线)m,则鉴定为合格。同时,也可以计算出某一有共同特征的S的子集S(j)中所有元素si的成绩C(si)(si∈S),排列出si的相对位置作为激励。

  指导性意见来自于对学科知识点的反应。在K中通过Q记录下a=.F.所影响的元素kj,根据其所在章节进行分类,给出学生学习导向。A中所记录测试者si对Q的响应中a=.F.所有qi,反映了对问题的错误响应。而问题qi中与知识点ki∈K相对应的所有qi,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点ki的掌握情况。

  对于某一学科的知识点集合K(j)?K,包含有n个知识点kn∈K(j),其中n=1,2,…,n。在A中si∈S,计算si对K(j)的错误响应个数M(kj):

  其中,Q(j)?Q,且满足Q(qj,kn),kn∈K(j)。学生可以根据上表所列情况,得出学习弱点,找寻自己的学习方向。

  教育测评后,教师ti∈T所关心是的自己的施教手段与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授课对象(测试者)的集合S(i)=S(t,s)?S,其中t=ti,对问题Q的响应情况,实质上是对Q中相对应的学科知识点K的认识是否正确。同时,在众多测试者响应后,对问题qi是否设置合理得当,也可以通过测试者的响应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得出是否对问题qi的改进。

  其中,S(i)=S(t,s)?S,t=ti ;Q(i)是ti所关心某一个或一些知识点相关的qi所组成的Q的子集。通过这一计算,教师取得了在本次测试的整体状态的情况。

  关于某一个章节知识点K(i)?K学生响应情况的统计结果A(S(i),Q(i),a=.F.),其中S(i)=S(t,s)?S,其中t=ti ;Q(i)=Q(ki,qi)?Q,其中ki∈K(i)。

  从统计结果分析,在教师授课后,对于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采用分类汇总的方式。对于某一章节的知识点的集合K(i)?K中的元素ki∈K(i),分析当t=ti时,

  通过表2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点掌握的分布情况,找出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表述所产生的题目可能会影响测试者的响应行为,因此,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表述所产生的题目的难度系数不同,若通过多批次的测试,难度系数发散,则说明关于知识点ki的表述不尽合理,就需改进出题策略。用dj表示题目qj∈Q难度系数,统计其变化,难度也将会收敛于某一个值。

  其中,N为所有选择题目qj的累积人数。通过比较同一个ki下的不同qj的难度系数,就可以得出出题情况的不同表述。

  教育管理者关心的是教师授课的执行情况,教师授课情况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课程测试的响应情况。从测试者对测试的响应中来判断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反映出教师对所授课的知识点的授课情况。因此,对教师一个时期的考查可以从知识点掌握的分布与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测试卷之间的差距来判断。

  从这个矩阵中,教育管理者可以对所有老师的知识点授课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比较和了解。可以针对某一老师的教学弱点进行指导。

  方差主要用来表现数据波动的大小。对于教师由时间顺序进行的测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对于方差渐大的ti,说明教学过程中分化越来越严重。表4与表3相对照,就能反应出教师授课情况。这些可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管理的依据。

  数据挖掘技术起源于商业活动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处理,把数据转化为用于商业决策的信息,并成功解决众多的实际问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技术已相当成熟。对于教育活动中产生大量数据的网络化训练与测试,也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制定学习与教学计划的重点与难点,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使之成为指导学习的“知识”,从而成为教师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通过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从畏惧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指导学习方向、激励学习的作用,同时也使评价成为教师制订授课指导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2] 杨永斌.数据挖掘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12.

  [5] 毛国君,段立娟,王实,石云.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可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表征手段,在2004年Martin J.Eppler和Remo A.Burkhard共同编写的工作文档中正式确定其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知识可视化是利用图解手段来提高知识的创造、改善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的知识的传播的效果。从狭义上讲,知识可视化是知识在表达的过程中借助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思维导图、概念图、认知地图等多种工具。知识可视化从2005年被引入中国后,已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作为一种知识传播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一门基于知识教育的认知性课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包括现实需求、理论基础、效果达成。

  现实需求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背景,这一现实需求主要包括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特有优势、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象的特点等方面。

  首先,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重视。“05”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其次,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优势。纽约大学心理学专家Jerome Bruner在试验中发现:人们能够记住10%听到的东西,30%读到的东西:但却可以记住80%看到的东西[1]。可见,视觉语言的信息更容易让人接受并记忆。知识可视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其制作工具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知识点又有极强的抽象性,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感性材料与理性内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知识可视化工具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是一种视图化工具,更是一种认知工具[2]。运用知识可视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将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图形所隐含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创新和转移。同时,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呈现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联想与记忆;对于教师而言儿童教育,知识可视化工具可以辅助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应该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客观的食物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3]教师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将复杂难懂的语言转化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视觉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

  最后,“90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信息接受特点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情感的,是做人的工作[4]。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是受大学生的媒介接受和信息接受特点变化的影响。目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主体,其媒介接受特点和信息接受特点都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一方面,“90后”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新媒体有极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又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互联网的发展所引发的教育技术的变革,电子文档、数据库等,逐渐取代纸质文本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行为、思维方式等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就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特点也不同于以前的大学生。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育主要靠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活泼性就越发重要。根据心理学“3S”理论大学生接收信息具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特点[5],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引起学生对所讲概念、理论、知识点的选择性注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进行选择性理解,再依据个人价值观以及思维、行为方式等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记忆。从学生的信息接收过程可见学生所占的重要地位,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疑问,不益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的实现。而知识可视化运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重构与创新中,并主动探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中的存在感,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双向交流性。

  知识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从能否用符号表达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通常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像和数学符号公式加以表达的。显而易见,这类知识容易获取,便于整理和交流。与此相对,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标或符号明确表达的知识,此类知识由人的认知、情感、信仰、价值等因素构成[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实际上就包括这两类知识,其中概念性、命题性的知识便是显性知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要传达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等就归属于隐性知识一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这两类知识的把握,需要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并且这一过程中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和佩维奥双重编码理论等。

  首先,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夸美纽斯指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跟前;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直观教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运用图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性教具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知识可视化也是通过视觉表征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因此,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用,也应以直观性教学理论为基础。

  其次,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梅耶及其同事认为,“教学信息应根据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设计。”[6]这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包括三个假设:双重通道、容量有限、主动加工三个假设,并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见图1)。

  从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包括词语加工和画面加工,对画面的加工主要发生在视觉通道,最后组织成图像模块,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知识可视化在呈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相关材料时,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同在,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建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事实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启示人们在运用知识可视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一定要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考虑在教学设计之中,并且要将视觉材料与文字材料同时展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来加工信息。

  最后,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双重编码理论是由美国心里学家佩维奥提出的,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不用区域的认知处理系统,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其中有语言系统,负责处理语言信息,并将语言信息以字符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的文字储存区;非语言系统负责处理非语言信息,存储在人脑中的图像储存区。双重编码理论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1)表征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2)调用性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或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激活[7]。运用双重编码理论,将文本内容与图像内容融合,逻辑上相呼应,便能加深对所要传达内容的记忆。双重编码理论启示人们知识可视化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时,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相关知识以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对其中的显性知识包括概念、内涵的理解提供辅助与补充,重要的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隐性知识,包括价值观、信仰等核心内容,运用图解手段呈现,能够降低语言的负荷,激发学生对于信仰、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主动探究,便于整体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知识,促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然,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除上述三种理论支撑外,建构主义理论、香农―韦弗的传播学理论等理论,都为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知识可视化工具本身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情感和认知三个方面。在社会方面有助于推动知识在生产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传播;在情感方面,它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图形的意义,有助于从文化情感层面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迁移;在认知方面,它可以呈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习者记忆、应用新知识[8]。因此,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用的结果也令人们期待。

  首先,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单一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图文并茂的图像语言,同时又能够加强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以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探究图形意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绘制出自己的可视化图形,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间联系,利于整体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知识记忆和创新。例如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学习中制作的思维导图(略),通过这幅思维导图人们可以很清晰地把握在抗日战争、侵略与反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近现代的探索中,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学生看到这个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整体把握知识,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图中每个分支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另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自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思维导图,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或手段的总称[9]。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目的能否达成的关键。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视觉表征手段,包括多种工具,例如,思维导图、认知地图、概念图等,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呈现,这就丰富了教学手段火狐电竞官方网站,教师通过讲授、讨论、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以往以教师“教”为主或以学生“学”为主,向“教与学”并重过度。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能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

  不同的经济时代总是伴随着不同的教育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时代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揭示了教育与经济这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突出地显示出教育的经济价值。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教育。教育是生产、积累、传播、使用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和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知识经济必须以教育发展为基础、为后盾、为保证、为动力。教育是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点,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根本。

  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将导致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将给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1)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占有量是决定经济增长。现代社会的竞争要转移到三种能力竞争上:即获得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只有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智能人才,各种经济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2)调整劳动力结构。知识经济的兴起标志着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产业结构也将进行大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社会劳动生产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简单劳动将被复杂劳动取代,知识型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这种变化意味着绝大多数国民必须适应知识劳动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形势下,传统的一般劳动者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临下岗转岗的危险。

  (3)迎接知识爆炸的挑战。知识社会的特征是知识生产快速,形成知识的爆炸以及知识寿命的缩短。随着知识产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成果日新月异,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加快,新知识将产生新的产业和职业。一方面,新产业不断出现、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逐渐发展、转移、异化,甚至消失。许多新兴职业、交叉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比较高,许多老的职业将被淘汰,即便是一时还保留的职业,也可能由于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注入,要求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掌握新的技能。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设备陈旧,周期愈来愈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与产品换代加速相对应的是职业的更替。

  (4)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触及生产方式,还包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分配方式等,人们的社会生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主要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知识产业背景下,绝大多数人从事智力劳动,其消费将由物质性消费为主转向以知识消费为主,社会分配转向基于知识的占有程度的分配,智力劳动将是绝大多数人谋生的手段,知识的占有量将是人们富裕程度的标准。同时,知识不仅给个人带来挑战,它也给人们带来生活、工作、消费等方面上的享受和乐趣。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教育也必将随着社会变革产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社会对继续教育产生了巨大需求的同时也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继续教育应该不断创新和加快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动力的创新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经营活动国际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等要求决定了继续教育必须树立以学会认知、做事、 合作和生存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观。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创新,劳动者只有以良好的整体素质为依托,才能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迸发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时代,知识是成指数级速度增长和积累的,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包括知识的传授者。而社会实践是具体的,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差异,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综合化、整体化,而知识的综合和集成最能反映这一特征。在信息产业中,许多产品都是集各门学科的知识于一身而获得的成果,在科学研究领域,综合性的探索将成为主要方向,在技术领域,更多的将是科学与技术的综合或技术与技术的综合。知识经济社会最需要和最受欢迎的是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等知识于一体的通才。“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应该树立通才教育的内容观,宽广的知识不仅可以使人从容应对复杂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智慧。通才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育内容上加强基础知识的铺垫,避免过分专业化,尤其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注重文理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一方面,人才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综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人只有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具有竞争力,开发复合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发展个性。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知识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是指尊重人本身的价值,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包括人的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自我实现。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继续教育应该遵循个性化的原则,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积极为他们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提供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调动起每个人所蕴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走上一个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人生之路,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达到最佳的状态,推动知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 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 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 内容更为丰富。

  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 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 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

  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 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 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 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 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 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 作用。

  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 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 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 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 设作贡献。

  思想品德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 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 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 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 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 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师如果对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我们 学校按每本教材分章拟定出思想教育任务,通过讨论作为教学依据。这样对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就可能认 识得全面一些,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途径。除课堂教 学的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 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 践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 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 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 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 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 挠的精神。

  另外,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 宣传活动 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 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 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 课思想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 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生物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要防止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偏向:一种是脱离知识,“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会走向 反面;另一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这方面的教训也是需要记取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种结合点,一种是 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

  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如,李时珍编著了《 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只要老师讲述,或者学生阅读,就可以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隐性”,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 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超过10[-8,]M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 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

  另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材料的状况,以及是 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有的知识点不具有某种思想性,教师可以将自己占有的闪光的思想材料,在 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上赋予思想性。例如,讲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于1990年1 1月28日发现了三链状DNA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美国当年百项科 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在实验、实习等生物学技能的训练中也要根据情境和问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和班级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对低年级学生重 在提供生动的有思想意义的素材,偏重于事实教育。对高中学生仍要以科学事实为基础,注意“画龙点睛”式 的思想升华。例如,讲到遗传学家摩尔根时,笔者曾补充介绍,他在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诺贝尔 奖金,但他没有出席盛大的授奖仪式,他在致力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实验 生物学的褒奖。最后,以两句话简评作小结:这就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态度——看轻个人荣誉,看重自己的事 业。这实际上也向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

  渗透德育还要掌握好适度性原则。一堂课渗透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一个知识点渗透的 分量也要适当。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水融,使学生乐于接受。

  生物学科的认识和方法,给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一 样,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因而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会更为深刻,对生物学知识真理性的信 念也就更为牢固。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思想熏陶,学生更易于接受。对因为某些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 是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知识来进行的,这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要求的行为准则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利于 自己身心健康,符合切身利益。那么,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容易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以至转化为良好的 行为习惯。

  例如,《生理卫生》课本从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角度阐述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从 呼吸、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卫生说明了吸烟、酗酒的危害;讲青春期身体重要器官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说 明了晚婚晚育的生理学基础;高中《生物》课本结合遗传病阐明了《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 亲禁止结婚的道理。像这样一些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要比离开科学知识单纯进行纪律教 育、道德规劝效果要好。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讲吸烟、喝酒的危害,认为班主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已经讲得很多了,不必再讲,这 是无视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忽视了通过各个学科、各个渠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 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

  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课良好的思想教育效 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教材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教材的科学性, 也才可能更好地发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 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的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